网上有关“汽车上这个最重要的防碰撞知识能救你一命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汽车上这个最重要的防碰撞知识能救你一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近段时间的中保研“帕萨特”碰撞测试事件,一下子让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车身安全上 ,消费者对车身结构安全重视程度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问题来了,其实许多消费者并不了解什么是车身结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
车身结构的分类
其实将市面上在售车辆按照车身结构分类话 ,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承载式车身多数用于轿车、城市型SUV 、MPV等。而非承载式车身多数用于硬派SUV上,如大家所熟悉的奔驰大G、丰田兰德酷路泽和普拉多等 。
由于非承载式车身重心高、质量大 ,目前使用非承载式车身的车型较少,甚至一些一直使用非承载式车身的车型也开始使用承载式车身了,如路虎的发现5等。所以接下来 ,将主要通过使用数量更多的承载式车身来讲解车身结构,让大家懂得它是如何保卫我们的。
最前方:发动机舱的结构
大家细看不同的碰撞测试机构会发现一个共同现象,无论是国内的中保研、C-NCAP还是国外的E-NCAP等 ,都会特别注重车辆前方的碰撞测试,如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以及最严苛的正面25%重叠碰撞试验 。另外从事故的比例也可以看出前方碰撞测试的重要性,据统计,67%的事故是在正面发生碰撞的。
其实每辆车的前发动机舱都藏着复杂的车身结构 ,首先位于最前方的防撞梁,它的作用是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的伤害,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它与两根前纵梁相连接。在发生一些重大碰撞事故时 ,前防撞梁会将力分散给两个前纵梁,吸收碰撞时的能量 。
讲到前纵梁,它是车辆前方最重要的吸能防撞结构 ,一般采用340-500MPa的钢材。许多人可能会发出疑问,为何前纵梁不使用强度更高的钢材呢?其实在发生碰撞时,假如前发动机舱不产生形变来吸收能量话 ,乘员舱里的乘客将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力,而这也会导致身亡。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前发动机舱上的纵梁吸收碰撞时的能量 ,出现一定的溃缩,但不侵入乘员舱是最好的 。
保护对象:乘员舱结构
讲到乘员舱的车身结构,必然离不开A柱、B柱和C柱,下面的就标出了具体位置。其实A柱在正面碰撞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般是要求A柱在碰撞时不能出现变形弯曲,因为一旦出现弯曲,说明乘员舱的生存空间受到侵害;所以A柱多数采用高强度的热成型钢。
从死亡率上看 ,侧面碰撞的死亡率是大于正面碰撞的 。因为正面碰撞有前发动机舱作为缓冲,吸收大部分能量;而侧面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的空间,所以在设计时 ,会尽量提升侧面的刚度,使车辆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尽快移动,释放能量。从这也可以看出为什么A柱和B柱都采用高强度的热成型钢 ,既要保证侧面的强度,也要保证车顶被压时的刚性。
其实在乘员舱底部也有许多钢梁,如车门槛下边梁、座椅下方的横梁等 ,都是为了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尽量保护乘员舱的完整性。
来到C柱部分,和A 、B柱相比,C柱所采用的钢材强度会低一些 ,它的作用与A、B柱类似,都是为了保证乘员舱的完整性 。
车尾:行李舱的结构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 ,两厢车似乎没有行李舱呀!实则不然,两厢车只不过将乘员舱和行李舱连为一体,并没有和三厢车一样做出隔断。其实无论两厢车还是三厢车 ,车尾的车身结构几乎一致,位于车辆最后方的是后防撞梁,它的作用和前防撞梁一致。
与后防撞梁所连接的是两根后纵梁 ,它的作用与前纵梁一致,吸收追尾碰撞时的能量,并尽量保护乘员舱的完整 。
1.装有防撞系统的车辆包括丰田雷凌、日产天籁 、本田雅阁锐混动、小鹏p7、蔚来es6等。
2.汽车防撞系统是防止汽车碰撞的智能装置。它能自动发现可能与汽车发生碰撞的车辆 、行人或其他障碍物 ,同时发出报警或采取制动或避让等措施,避免发生碰撞 。
3.以雷凌2021185TCVT运动版为例。车身采用四门五座轿跑结构,油箱容量50l,后备箱容量471l。动力系统搭载1.2l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压缩比10比1,最大功率85kw,最大扭矩185nm ,匹配10速无级变速器 。
关于“汽车上这个最重要的防碰撞知识能救你一命”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势锣册]投稿,不代表捕梦资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rbike.com.cn/news/702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捕梦资讯的签约作者“势锣册”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汽车上这个最重要的防碰撞知识能救你一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汽车上这个最重要的防碰撞知识能救你一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汽车上这个最重要的防碰撞知识能救你一命》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