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今年羊肉价格多少钱一斤?”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今年羊肉价格多少钱一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俗话说“伏天一碗羊肉汤 ,赛过老生姜 ”,现在正处于中伏,是三伏天最热的时候,此时羊肉是温补的好食材 ,大家都会吃羊肉喝羊汤,因此收藏羊肉价格的朋友也非常多。
今年其实羊肉行情并不好,4-6月羊价持续落价 ,处于羊肉淡季,供需较弱。
近段时间随着三伏天的开始,部分地区“伏羊节”到来 ,羊肉销量才有一定走高,但价格依然比较低 。
那么今年羊肉价格多少钱一斤?会不会涨?接下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下2022下半年羊肉行情走势。
今年羊肉价格多少钱一斤?
白条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白条羊27.5元/斤;辽宁沈阳市和平区白条羊28.63元/斤;安徽亳州市利辛县白条羊37元/斤;福建福州市晋安区白条羊25元/斤;江西上饶市信州区白条羊34.5元/斤;山东济南市历城区白条羊23元/斤;湖北武汉市汉阳区白条羊24.33元/斤;湖南长沙市芙蓉区白条羊26.98元/斤;广东深圳市龙岗区白条羊28.5元/斤;四川泸州市合江县白条羊32元/斤;贵州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白条羊32.84元/斤;甘肃兰州市永登县白条羊25元/斤等。
羊腿肉: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羊腿肉22元/斤;山西晋中市太谷区羊腿肉19元/斤;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羊腿肉27.5元/斤;辽宁沈阳市和平区羊腿肉26元/斤;江苏南京市鼓楼区羊腿肉37.77元/斤;浙江金华市磐安县羊腿肉27元/斤;山东济南市历城区羊腿肉30.66元/斤;湖南长沙市芙蓉区羊腿肉23.5元/斤;广东广州市番禺区羊腿肉33.53元/斤;宁夏银川市灵武市羊腿肉33.5元/斤;天津市东丽区羊腿肉25.3元/斤等。
普通羊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羊肉类26.65元/斤;辽宁沈阳市和平区羊肉类25.75元/斤;江苏宿迁市泗阳县羊肉类32元/斤;浙江金华市磐安县羊肉类28元/斤;安徽淮北市杜集区羊肉类25.5元/斤;江西上饶市信州区羊肉类32.63元/斤;湖南长沙市雨花区羊肉类23元/斤;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羊肉类32.5元/斤;天津市东丽区羊肉类23.43元/斤等 。
注意:以上羊肉各产区批发报价均来自惠农网产地行情供应大厅,仅供参考。
2022下半年羊肉会不会涨?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 ,截至今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羊肉67.13元/公斤 ,比上周五下降0.1%。
今年上半年,一直处于“羊低肉贵”的行情,活羊价格非常低迷,甚至跌破了成本线 ,导致羊肉价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自2018年以来,我国连续三年的羊存栏量稳步上升,供大于求 ,导致2022年羊价的持续回落。
从近段时间的行情来看,受三伏天影响,部分地区羊价迎来了小涨 ,但是羊肉的价格却基本没受到什么影响,羊肉主流价格还是在35-45元/斤之间。
预计需要等到9月份,届时天气转冷 ,羊肉消费需求开始增多,到时候羊价自然也会跟着上涨 。
2022下半年羊肉行情走势分析
与其他肉类相比,我国羊肉消费有一半以上都是户外消费 ,受疫情影响,户外消费受阻,加上之前羊肉价格一直比较高,羊肉消费就受到了很大影响。
近两年羊肉市场行情好 ,养殖户养殖积极性高涨,肉羊养殖数量 、羊肉产量持续增加。
上半年因疫情影响调运不畅,导致各地区羊肉供应不均衡 ,贸易商借机压价,羊肉价格低迷 。
现在来看,羊价低迷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受到亏损的影响,部分养殖户也已经减少了出栏量。
而后续疫情好转后,羊肉的户外消费将会恢复 ,调运也会随之恢复正常,羊肉产销两地打通。
再加上温度下降后,羊肉消费会明显好转 ,迎来旺季,预计2022羊肉价格会在下半年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
整体来看,羊市行情受羊周期的影响较大,今年上半年羊肉行情低迷主要受供需影响 ,疫情导致调运困难,夏季处于羊肉消费淡季,市场受阻。
但有羊农反映 ,已经有一些养殖户在清栏退出养殖市场,还有一些养殖户在加速淘汰大母羊。
等下半年天气转凉,羊肉处于消费旺季 ,行情自然会出现好转,预计2022年下半年会迎来上涨周期。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安徽省简称皖,面积十三万多平方千米,人安徽省简称“皖 ”,位于中国东南部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 ,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45%。乡镇1850个 ,省会合肥市。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形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 。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 ,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 ,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 、丘陵为主 。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 、皖南山区。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但气候条件分布差异明显 ,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 。
气 候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 ,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 ,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
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 ,共有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矿产资源: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 ,分布集中 。已发现各类矿产1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67种,已开发利用的有49种 ,保有储量居全国10位的矿产有38种。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省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1.92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其中 ,煤、铁铜 、硫、明矾石等11种矿产保有储量和潜在价格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 。
人 口
人口统计 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上年上升0.8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3‰,上升0.7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2‰ ,上升0.08个千分点。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37.6万人,占0.63 %。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 ,此外还有满、蒙 、壮、畲等52个少数民族 。
文化程度 2005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当年招生8198人 ,在学研究生21505人,毕业生4148人。普通高校81所,当年招生19.9万人 ,在校生58.9万人,毕业生11.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27.6万人,在校生63.3万人 。普通高中760所 ,招生43.5万人,在校生117万人,毕业生30.1万人。普通初中3188所,招生112万人 ,在校生344万人,毕业生112.5万人。小学20142所,招生81.5万人 ,在校生584.1万人,毕业生116.2万人 。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7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4%;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4%和0.73%。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数91.9万人。全年共扫除文盲8.6万人。口6013万,省会合肥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 ,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用于表扬先进 、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 ,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事迹材料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现年35岁,1996年技校毕业分配到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简称xx集团),现为xx集团本部资产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厂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 ,她与xx公司员工自由恋爱结婚 。作为普通工人,他俩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间十三平米的小屋。20xx年7月儿子出生 ,小家庭沉浸在欢乐中。虽经济不算宽裕,他们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将公婆从农村接来 ,一家人在一起过着简单和睦的生活 。
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庆万州不幸因意外摔死,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岁 ,27岁的尝到了人生的苦痛 、莫测与无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本养育了一双儿女,期盼着能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女儿20xx年因病去逝 ,老人又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命运对两位老人是却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儿子也离他们而去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再一次给年岁已高的公婆沉重打击 ,公婆相继病倒。
家里失去了男人这个顶梁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 ,微薄的工资要养活4口人,困难可想而知!她感觉天都要塌了,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她想到了死!想到黄泉路上去追寻那相亲相爱的丈夫 。但看到一夜白头的公婆无依无靠 ,再看看蹒跚学步的儿子天真无邪,几年来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为血肉相连的亲人了 ,自己真的就能放弃他们吗?不,不能啊!意识到:自己决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她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要扛起两个老人老有所养的担当,命运既然这样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对 ,坚强地挺下去。
擦干了眼泪的,面对公婆无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对老人许下承诺:“爸、妈 ,佰均和姐都走了,从今以后你们就把我当亲生女儿来看待,我也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看到可爱年幼的孙子 ,再看看神情坚定的媳妇,两位老人放下心来。一家人住在一起后,儿媳尽心照顾老人的生活 ,饭桌上的肉、好吃的菜,尽量给老人和孩子留着 。八年来,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但和睦谦让的他们,让孩子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风烛残年的公公经常生病,送医院的路上夏天日晒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风凛冽最苦的人还是。20xx年初春的一个夜里 ,老人发烧病得不轻,急忙收拾好到医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来到楼下 ,漆黑的周围没有出租车的影子,更没有一个可以帮忙的人 。没有因为难而放弃,背起老人就往医院赶 ,静静的夜里只有她呼呼的喘气声,伴着她深一脚、浅一脚赶往医院。等医生给老人检查完并打上吊针后,又困又累的松了一口气 ,趴在老人的床头柜上睡着了,等护士给老人输完液叫醒她时,东方已泛出鱼肚白……
为了让儿子从小树立孝敬老人的意识 ,成为一个有爱心 、有责任感的人,天天让儿子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药端饭,让孩子和她一起照顾两位老人,尽可能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增强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阴,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华,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个男人帮帮她 ,每次介绍的男友,得知她还要供养前夫多病父母的实际情况后都离开了 。现实的残酷没能动摇决心,她回忆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 ,想到公婆儿女双亡的无依无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老人,她毅然选择了前夫的父母 ,放弃了重新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爱人尽到赡养双亲的责任,让爱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长大 ,需要各种学杂费,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简单的药物维持,生活上再怎么节约开销每月仍捉襟见肘 ,经济压力让喘不过气来。善良的婆婆为了替她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偷偷去捡破烂换钱以贴补家用,面对生活的艰难 ,面对“倔强”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认了婆婆的做法 。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门了,到傍晚仍没回来。下班得知后 ,不顾天已经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围的几个小区找寻,当她在一个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弯曲着脊背、被雨水湿透了的婆婆 ,看到婆婆身边的一筐破烂时,她不禁流泪满面,深深的自责 ,死死咬住嘴唇,颤抖着叫了一声:“妈,让我来背。 ”婆婆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她:“不关事,妈和老汉拖累你了 ,娃儿,你也辛苦啊” 。当背起沉沉的破烂,一手撑起伞 ,一手扶起年迈的婆婆,冒着大雨往家里走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
虽然生活艰难 ,但是却没有因为家庭原因影响过工作,十五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 ,通过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包装操工成长为一名DCS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骨干,多次被分厂评为“操作能手” ,她用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公司 、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没有多少丰功伟绩,但是她那种在重重困难和打击下不自弃的坚强与独立和对公婆不抛弃的坚守,深深地激励和感动了周围的人。她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真实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点滴生活中 ,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挚爱感染人,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一盏不灭的长明灯 ,照亮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施亚仙,女,1963年8月出生 ,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小区居民。施亚仙身上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儿媳妇 ,更是一个细心孝顺的好侄媳妇。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担起了照顾丈夫小伯的生活 ,为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照料他穿衣吃饭 。施亚仙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宁肯自己少吃些 ,省下开销,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xx年春节还特地为老人举办九十岁寿宴。
从古至今,“孝道 ”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 。施亚仙对自己极其吝啬 ,她从不给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 ,但她却把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扫得整洁舒适,老人穿戴一直都很干净,老人的饭菜天天荤素搭配 ,生活用品也时不时的添置。她从不在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节约自己的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老人最好的东西 。平时邻居总会看见她和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安静的听老人啰嗦 ,耐心的陪老人聊天。总会有人问:“你的心眼这么可以那么好?”“女儿照顾老爹,天经地义。”
施亚仙总对别人提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她说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会处理家庭事务 ,当发生什么大事解决不了,老人总是赶来帮忙,为她们家解决过不少难题 。所以她也常说:“我怎么可以忘记他对我们的好 ,现在他老了,也该换我们报答,奉养了 ,我早就把他当作我自己的爹了。这位侄媳妇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也时常觉得自己过意不去,也总是不想给她添麻烦。所以总是对她说:“你少来我这几趟没关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
施亚仙觉得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 。然而 ,这个善良,乐观的妇女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心酸。她的平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带给她一个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这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光靠她一个普通妇女的'能力,她独自撑起一个家 ,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没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点愁绪 ,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尽到了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 ,诠释了为人子女的全部价值。
在今年春节,她还执意为这位老人举办了九十岁寿宴。为了给老年办一个隆重的寿宴,她平时省吃俭用 ,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在家做手工 。寿宴当天,她为老人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 ,烧了一桌的好菜,还给老年穿上了寿衣,买了一个蛋糕,点了蜡烛 ,唱了生日歌,当天老人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今天我太开心了,你们给我过生日 ,虽然我没儿没女,但你们却像我的亲人一样照顾我,关怀我 ,肯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是她却笑着对老人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你的长寿,是我们的福气。"
这位“孝女”听到别人对她的夸赞 ,也只是摇手,淡淡地说:“这都是应该的,都是一家人 。 ”从施亚仙的孝行中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离不弃、孝敬亲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人物简介:
王玉美,女,1973年8月出生,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沈集村村民。
事迹简介:
王玉美 ,一个普通善良的农村妇女 。结婚23年,她经历了旁人没有经历过的变故。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下了所有的苦难,不抛弃 ,不放弃,用爱和坚强撑起一个家。
正文:
意外降临打破家庭的平静
1993年,年满20岁的王玉美嫁给了朔里镇王台子村的段载亮。婚后公婆关心 ,丈夫疼爱,结婚后第二年,王玉美夫妻俩有了第一个孩子 ,小日子过得平淡而又幸福 。“那时候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可是我们夫妻俩都年轻,想着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就在王玉美小两口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时 ,意外突然来临。
1996年一天下午,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夺去王玉美大伯哥一家4口中3口人的生命,随后,王玉美的嫂子另嫁他人 ,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么没了 。这一变故也让王玉美的公公 、婆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两位老人的身体很快跨掉。从那时起,王玉美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 ,她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我自从嫁到段家后,公公婆婆都对我很好,我这么照顾他们也是应该的 。”王玉美的公公因患前列腺癌晚期和脑梗后遗症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所有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王玉美就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 ,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一喂就是8年。
“我也有孩子 ,也会有老了的一天,照顾公婆也是给孩子做个榜样,也想减轻一点丈夫的负担 。 ”邻居都说她的公公有福气,摊上她这么个好儿媳。王玉美公公临去世时曾说 ,都是王玉美照顾得好,让他在世上多活了几年。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时半会缓不过来 ,王玉美对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体贴入微 。婆婆患有严重气管炎和高血压,走起路来总是气喘吁吁,更是医院的常客。出院后 ,老人的行动不如以前灵便,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王玉美就让婆婆和他们夫妻俩同睡一个屋 ,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
祸不单行磨难接踵而来
眼看着3个孩子健康成长,好日子刚有了起色 ,意外再次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让王玉美的生活雪上加霜。20xx年的春天,王玉美的丈夫段载亮在修理鸡舍时不慎从屋顶摔下来,造成脑出血 、脑骨盖破碎、全身多处骨折 。经过抢救 ,命是保住了,可是段载亮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那时候,真是觉得天要塌了 ,最小的孩子才几岁,这日子以后怎么过。”王玉美没想到生活会让她经历这么多的磨难 。看到泪流满面的孩子和焦急的公婆,王玉美强忍着痛苦擦干眼泪 ,她在医院里就告诉自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就得我自己一个人扛起这个家了。”
接下来 ,最要紧的就是医药费,王玉美只好一家一家去借。“真的很感谢那些亲朋好友,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 ,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靠着大家的帮助,王玉美顺利借到了救命的20多万元。两个月后,段载亮睁开了眼睛,王玉美看到了希望 ,可是医生的一番话,又让她跌入了谷底,段载亮虽然睁开了双眼 ,却成了不能说话、不能动的植物人。医生告诉她,今后,她丈夫还要经过漫长保养和康复治疗 ,至于什么时候能行走和说话还是个未知数 。
“我都没有了主见,还欠着这么多钱,这日子以后还咋过。 ”看着原本一米八多的丈夫 ,如今已是骨瘦如柴的“植物人”,王玉美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当时就想 ,不能放弃,不然孩子就没了父亲。”王玉美下定决心,好好照顾生病的丈夫,“只有他在 ,这个家就是完整的 。 ”
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孩子们好像突然长大了,开始帮着王玉美分担家务。为了维持生计 ,王玉美在地里种上菜,靠着卖菜 、做些小生意,艰难地维持这个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家庭。“那几年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咬牙坚持过来的,除了挣钱外,我还要照顾公婆 ,侍候不能动的丈夫,还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现在想想 ,我都佩服我自己。”再提起这些的时候,王玉美的脸上只有淡淡的笑容 。
苦尽甘来迎接新生活
靠着坚韧的毅力,王玉美领着这个家庭迎来了20xx年的元旦。新年过去没有几天,王玉美的三轮摩托车和电瓶车都被偷了 ,这是家里仅有的值钱大件。“我当时就绝望了,认为老天一点都不给我活路了 。”王玉美就对着床上的丈夫哭诉起来。“我记得当时我跟他说,这日子不能过了 ,我买瓶农药,我们一起死了算了。 ”就在王玉美哭的伤心的时候,来看她的妹妹突然对她大喊;“别哭了 ,俺哥流眼泪了!”听到这话,王玉美顾不得擦拭眼泪,就往床头凑 ,果然看到段载亮已经泪流满脸,王玉美一下子扑到他身上嚎啕大哭 。
第二天早上,给段载亮擦脸的时候 ,他突然断断续续说了一句话,王玉美一下子就愣住了,“我没有听清他说的什么,反正就是高兴 ,从那时候起,他就能开口讲话了,虽然话不多 ,但是已经能清楚表达他的需要,我已经很满意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王玉美像往常一样干活回家 ,还没有进门就听到院子里有声音,她还以为进了小偷。打开大门,就看到已经在床上躺了快3年的丈夫拄着拖把站在堂屋门口 ,笑眯眯地看着她 。“我当时扔了手里的东西,一把抱住他,痛痛快快地哭了很久。 ”王玉美将近1000个日夜的辛苦 ,终于换来了丈夫的苏醒。如今,段载亮虽然还有些后遗症,但生活已经能自理 。
王玉美81岁的婆婆还健在,跟着王玉美一起生活 ,虽然丈夫不能干重活,婆婆还要人照顾,家里的重担依然还在她的肩上 ,但是她每天都开心的生活,因为她看到了希望。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王必盛,男 ,1941年2月出生,会昌县总工会退休干部。20xx年“会昌好人”、“最美会昌人”。
20年来坚持记录八本“病历 ”照顾瘫痪妻子,在当地传为佳话 。20年 ,他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20年,他记录妻子病情手写了8本厚厚的自制病历。如今,夫妻俩都已步入古稀之年 ,但依然恩爱如昨。“老王是重情重义大丈夫!”邻居们如是评价 。他,就是会昌县文武坝镇今年77岁的王必盛老人。
王必盛夫妇的家在会昌县文武坝镇民和路1号。新春伊始,记者走进了这个充满爱的家 。两位老人的家里,物品多却不显杂乱 ,被褥整齐地叠放着,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温暖的阳光下,王必盛老人端着一碗捣碎的苹果 ,正给老伴刘桂淑喂食,并时不时地叮嘱老伴慢点吃。两人虽然均已头发斑白,但是精神很好 。轮椅中的刘桂淑脸色红润 ,很难想象已经瘫痪在床20年。
“母亲的安好得益于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大儿子王志平说 。王必盛的一天
6:00——12:00“老婆子,该起床了,我先给你测一下血压 ,呆一会洗洗脸,好喂你药。 ”2月16日清晨,和往常一样 ,王必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查看天气,给妻子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才是帮助妻子漱口洗脸 ,服降血压药和溶栓药品。为了便于观察病情变化和身体康复,王必盛从妻子患病就开始记录病情信息,根据记录情况来调节服药。记“病历 ” ,也自然成为每天的一种雷打不动的习惯 。以前记妻子每天身体的变化和反应,后来,详细记录起居作息、饮食变化 ,再后来又增加天气变化、血压 、服药时间等信息。20年来,这样的“病历”已经记录了满满8本。
吃完早上的药,王必盛推过靠椅 ,扶住老伴一步步挪到椅子上坐好,给她全身推拿、按摩等 。“每次按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活动筋骨 ,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随后,王必盛顾不得自己吃饭,先给老伴喂食早餐;饭后吃一根香蕉,打开电视机 ,让她看愉快欢乐的节目。等轮到自己吃饭时,经常是上午9点以后了 。王必盛告诉记者,伺候妻子喂水喂药、端屎接尿 、擦洗按摩 ,一步一步扶着妻子下地活动,给她讲一些趣事,对着镜子大笑 ,保持乐观的心情,这些工作一天要反复好多次。“要说烦,肯定有 ,但她是我的妻子,照顾她是我的责任。 ”王必盛笑着说 。12:00——18:00中午吃过饭服过药后,老伴有一段午休时间 ,这段时间是王必盛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光。王必盛利用这段时间要么读书看报,要么上网了解新闻信息,要么和每天必到的邻居老张聊聊天。王志平告诉记者,自从母亲生病 ,父亲20年来没有出过远门,唯一的一次去赣州,还是到医院做一个小手术 。长期不出外面 ,读报上网是他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唯一方式。
据了解,王必盛给老伴按摩的技巧、用盐清洗水果的方法等,还是从网上学来的。下午4点多 ,王必盛扶老伴从床上起来,给她全身活动一次,喂食她爱吃的苹果汁。看天气晴朗 ,外面的太阳暖洋洋的,王必盛用轮椅推着老伴出去走走,散散心 。
18:00——第二天凌晨吃过晚饭后 ,王必盛为老伴简单洗漱,服侍她上洗手间,安顿到床上,然后再给她按摩一次 ,睡前服药,再次测量血压。等忙完这些,时间已经来到晚上11点多。自己躺下后 ,王必盛将老伴的双脚,放到自己的怀里焐热 。王必盛说:“她生病后,血液不畅 ,脚到半夜都是凉的,要先焐热才行,如果遇到寒冷天气 ,我的身体也不热乎,就要再放个热水袋。”王必盛睡的并不踏实,每隔一两个小时要扶老伴起来小解 ,半夜还要喂喝白开水。事实上,满打满算,一天里,王必盛只能睡5个多小时 。
王必盛这20年要照顾一个瘫痪的病人 ,一天两天或者一年半载也许并不难,但是要照顾这样一生一世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爱情,王必盛做到了。王必盛和妻子刘桂淑是早先的共大同学 。在学校时 ,两人经人介绍相识 、相恋,并于1962年走进结婚礼堂,婚后育有两子一女。夫妻俩携手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一直十分恩爱。1996年和1997年,妻子刘桂淑接连两次出现脑溢血,导致半身瘫痪 。前几年还能勉强行走 ,但是后来病情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此,王必盛便担负起照顾妻子的责任 ,迄今已经是20个年头了。
为了避免妻子长期卧床造成背部溃烂,王必盛每天坚持用热毛巾为妻子擦拭后背;为了减轻妻子病痛,老王每天忙完就讲故事、对着镜子大笑解闷;为了防止妻子手脚肌肉变形萎缩,老王又自学推拿按摩……随着年岁的增加 ,儿女们都担心父亲吃不消,纷纷争着出钱请人来侍候瘫痪的母亲,但是王必盛坚决不答应 ,执意由自己照顾老伴。“别人来照顾我不放心,她也很难适应 。 ”见老人态度坚决,孩子们也只能顺着老人的心意。20年来 ,在王必盛无微不至地照顾下,妻子刘桂淑甚至没有生过褥疮,其病情虽然没有明显好转 ,但也得到控制。回想过去岁月里照顾妻子的经历,王必盛淡淡一笑,说:“只要能这样陪着她 ,只要她乐观地活着,我就觉得很幸福!”
;关于“今年羊肉价格多少钱一斤?”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扎病]投稿,不代表捕梦资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rbike.com.cn/news/473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捕梦资讯的签约作者“扎病”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今年羊肉价格多少钱一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今年羊肉价格多少钱一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俗...
文章不错《今年羊肉价格多少钱一斤?》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