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打击门阀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打击门阀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门阀士族政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政治制度,起源于东汉末期九品中正制度,鼎盛于两晋南北朝 ,衰落始于隋,最终在唐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历时700年 。它利用推举官员的机会 ,把家族子弟全部提拔,进而提高家族政治、经济势力,血缘是唯一衡量标准而非能力、品德。门阀士族制度虽然在约束皇权方面有正面意义 ,但更多的是政治 、经济、文化、教育 、社会发展全方位的垄断,压制了中国历史发展数百年。门阀政治占统治地位的朝代,无一不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为衰弱的王朝 ,尤其是造成了五胡乱华的惨祸,在唐朝之后被后世统治者彻底抛弃 。
1、门阀士族是天生的皇位篡夺者,得位不正,丢的也快 ,是为动乱之源。
魏晋为代表,掌握国家控制性权力的门阀大族,在无外敌威胁的前提下篡夺皇位是一种天然行为 ,曹氏掌汉权,司马氏统治曹魏,曹操和司马懿身为前朝高官不便直接篡位 ,而他们的儿子孙子可没这种觉悟,尧舜禅让之风再起。其他门阀力量不足,维持对新皇帝的效忠 ,一旦新皇帝家族势力衰弱,再取而代之 。如果曹操、司马懿不是放任这种行为的发生,以他们的智慧定然会想出类似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所以二人在世虽无篡逆行为,但心里想当皇帝已经想疯了。
曹魏仅仅存在了53年,两晋也仅存在了154年,初代皇帝曹丕 、司马炎都非惊才绝艳的人物 ,客观说能力比杨广差远了,是标准的官二代,在施政方面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措施 ,司马炎还傻乎乎的恢复了分封制度,造成了八王之乱;加上得位不正,未经血火轻易得到皇位 ,反对势力得以存活,因此在统治阶层支持率不高、统治基础相对薄弱,比随李世民征战天下数年的天策府旧将的忠诚程度差远了;延续执行的九品中正制度继续垄断官员选拔渠道 ,而门阀士族已经腐朽到了相当的程度,所谓魏晋风骨简直是个笑话。五胡乱华、南北朝大分裂的连年动乱源起于此 。
司马炎
2 、门阀士族是腐朽的统治者,唯有连年战乱寒门庶族才有出头机会。
门当户对的门阀士族内部通婚 ,就像欧洲王室联姻,亲戚套着亲戚,各种遗传病完美流传。加上二代们抽冰吸毒,连马都骑不了 ,更别说带兵打仗 。二代们不腐朽,哪有平头老百姓出头的机会?外敌入侵、内乱频发,给了出身寒门和小家族精英们出头机会。于是自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 ,虽然高级官位仍然被门阀把持,但大量的庶族子弟开始进入军队和官府掌握权力。
有了权力就会产生冲突,南北朝时期梁朝侯景之乱就是典型代表 ,掌握兵权的侯景饿死了梁武帝萧衍,废了三个梁氏傀儡皇帝,把梁朝都城南京的几十户门阀大族杀的尸山血海 ,为后来出身寒门的陈霸先建立陈朝扫平了障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杨坚到李世民,科举制度废除九品中正 ,抑制土地兼并 。
南北朝之后,门阀士族杨氏 、李氏先后建立了隋朝和唐朝,但无论是杨坚还是李世民,都对门阀士族大力打击。在政治制度上 ,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实行科举,破除了门阀士族对官员选拔的垄断;大兴教育 ,寒门子弟有机会上学,破除了门阀对知识的垄断,“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同时,杨坚的开皇之治和李世民的贞观之治都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农耕,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对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也有较大作用 ,削弱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
当了皇帝的门阀士族,在杨坚和李世民这样雄才大略的帝王领导下,对自己出身的门阀大家开始抑制是必然的 ,这也是杨李二人强于曹丕、司马炎之处 。李世民到武则天时期,把开国功勋大臣无论出身都列入《氏族志》、《姓氏录》,并压低原有门阀大族排位,以此皇皇阳谋破除门阀士族数百年特权 ,虽有反弹,但既有屠刀威慑 、又有寒门庶族支持,门阀大家只能逐步失去垄断地位。隋炀帝杨广压制太狠 ,门阀士族反弹也厉害,隋朝于是二世而亡。但唐王朝初期措施得当,相对平淡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是为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4、黄巢为代表的农民战争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了门阀士族。
隋末、唐末的农民战争是消灭门阀士族最后的力量。这个很容易理解,农民战争的主要内容就是抢大户 、裹流民,门阀士族都是占地千万顷的豪门大户 ,抢起来既容易又收获丰富,自然是农民战争打击的首要对象 。而镇压农民战争的统治阶级在积蓄力量的时候,也需要门阀士族贡献力量 ,出人、出钱、出粮,这种消耗也削弱了门阀士族。
黄巢是门阀士族最后的终结者。黄巢纵横南北 、历时6年,从山东打到广州,又从广州打到长安 ,最后杀到山东覆灭 。征战过程以人肉磨碎为军粮,杀人无算,路途上的门阀士族哪里逃得过?一路上从肉体到精神 ,从房舍到书籍,终结了无数门阀士族。黄巢所作所为,可以和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度并列 ,是中国古代历史门阀士族政治消亡的主要两点因素。
武则天为什么要打破唐初士族门阀,提拔庶族子弟?
多亏表叔的教训:唐太宗是如何成功打击关陇贵族集团的?
从唐太宗时期开始对这个集团下手,唐高宗时期 ,关陇集团受到重大打压。最主要是府兵制被破坏,关陇集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之后的关陇集团不断衰弱。在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上,关陇集团反对 ,不过武则天却得到了庶族地主的支持。
马上开始削弱门阀的力量,这自然会遭致很多门阀的不满,李世民之所以能得到一些官员的支持,兵变成功 ,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已经成为关陇鲜卑贵族们的利益代言人,得到了这一撮人的支持 。
杨广继位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承续乃父遗志,必然和关陇集团闹翻,以更大力度持续打击关陇集团。
李唐建国时关陇贵族内部就洗过一次牌 ,而李世民时关陇贵族没有优秀的领袖,所以无法抵挡,这个时期关陇集团必然采取了反制手段 ,然而效果不佳。到了李治武则天时期,为了摆脱长安关陇集团的控制,两人也选择常驻洛阳 。
广义的关陇地区还包括陕北、山西西部、内蒙南部地区。因历史学家陈寅恪表述“关陇集团 ”而成名。
唐太宗军事上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 ,高祖旧臣裴寂 、萧_等人,内部又分为两派,关陇军事集团旧一代领导层和山东(肴山东)士族 。
隋炀帝杨广,因为推行科举,打击门阀,才输掉一个强大帝国吗?
近年来,时常有人为隋炀帝杨广平反 ,甚至认为,他文武全才,雄图大略 ,只因为完善科举制,打击关陇集团,而被门阀士族反攻倒算 ,导致亡国,甚至因此才被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史书上丑化,沦为昏君暴君。
在国家统治上 ,杨广无疑是失败的。历史上的他残暴不仁、好大喜功 。这是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但是隋炀帝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吗?其实我们对他的误解挺深的。
不正确。唐朝没用科举吗?唐朝没有门阀吗?唐朝怎么没因为侵犯门阀利益亡国呢?科举是有影响的,但是隋亡国的原因里,这玩意能占百分之一我觉得就差不多了 。
李治李世民削弱了关陇门阀,关陇门阀有没有采取什么反制手段?
李唐建国时关陇贵族内部就洗过一次牌 ,而李世民时关陇贵族没有优秀的领袖,所以无法抵挡,这个时期关陇集团必然采取了反制手段,然而效果不佳。到了李治武则天时期 ,为了摆脱长安关陇集团的控制,两人也选择常驻洛阳。
和关陇集团形成对抗,削弱了关陇集团的势力 。武则天设计给长孙无忌安上蓄意谋反的罪名 ,罢免长孙无忌的官职,后来长孙无忌去世,关陇集团没有了带头人物 ,开始瓦解。
李治的仁孝是长孙无忌教授给他制定的夺位策略。因为长孙无忌太了解李世民了 。李治上位之后,为了巩固就默许长孙无忌剪除自己的兄弟。虽然是长孙无忌干的,但李治这个混蛋竟然狠的下来心肠。这是狗屁的仁孝 。
因为李世民虽然提高了关陇士族的地位 ,却动摇了很多大姓的地位和基础,并且改变了传统的评判标准。
而后为何随着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却能迅速削弱甚至铲除绝大部分关陇贵族势力?关陇集团,亦称关陇六镇集团或六镇胡汉关陇集团 ,是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总称,这个集团最早起源于东西魏争夺战中宇文泰的八柱国。
唐高宗通过废后立武一事,成功除掉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门阀贵族,武则天掌权后更是通过告密和酷吏大杀反对她的士族门阀集团 ,同时大力提拔任用毫无背景的庶族人士,通过徐敬业起兵谋反案大肆诛杀山东士族,科举考试拥现一大批庶族官员 ,他们取代士族统治,成功打破门阀制度,
关于“打击门阀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掏黑淘]投稿,不代表捕梦资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rbike.com.cn/news/148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捕梦资讯的签约作者“掏黑淘”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打击门阀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打击门阀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门阀士族政治...
文章不错《打击门阀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