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
工资福利科
贯彻落实机关、事业单位有关工资福利方面的法规和政策 ,会同有关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全市机关 、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福利政策;办理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晋升、津补贴审批审核工作;办理全市机关 、事业单位人员工龄变更审批工作。
科室负责人:张洁瑛;联系电话:3185691。
人力资源市场科(事业单位管理科)
负责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拟订全市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开发、建设、管理工作;承办市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工作;承办特殊需要人员的调配工作;办理市属事业单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和其他调动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除外)的调配手续;负责全市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年报统计工作 。
科室负责人:薛珊珊;联系电话:3185692。
养老与失业保险科
拟订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失业保险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拟订养老、失业保险费征缴办法并监督实施;负责审核办理市属企业职工退休手续;监督检查企业死亡职工遗属待遇和非因工伤残职工待遇以及失业人员疾病 、生育、死亡有关待遇的落实;拟订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规划和标准;会同有关方面拟订全市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拟订征地方案中有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的审核办法;监督检查全市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和运行;负责养老 、失业保险统计工作。
科室负责人:史娟;联系电话:3185665 。
就业促进科(铜川市就业保障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拟订全市就业规划和年度计划;拟订全市劳动者平等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跨区县有序流动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和规范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工作;认定就业服务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参与拟订全市专项就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牵头拟订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拟订全市就业援助和特殊群体就业政策;拟订全市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协调处理涉及农民工的重大事件;指导、协调农民工工作信息建设;承担市就业保障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
科室负责人:王璐璐;联系电话:3183552。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市职称改革办公室 、市外国专家局)
拟订贯彻国家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的意见并组织实施;承办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和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备案事宜;承办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事宜,推行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承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和培养工作;负责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推荐和管理工作;承担全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负责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来铜的外国专家。
科室负责人:姚晓亮;联系电话:3185690 。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科
拟订全市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监督制度 、运营政策和运营机构资格标准;依法监督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运营,并组织查处重大案件;拟订社会保险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规则 ,并组织实施;负责局系统财务内审工作;拟订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并组织实施。
科室负责人:赵发义;联系电话:3183552。
军官转业安置科(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拟订全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培训政策和安置计划;承担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配合协调转业干部随调家属工作安置;贯彻实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政策;承担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的具体工作 。
科室负责人:辛耀源;联系电话:3185691。
劳动关系科
负责全市劳动关系政策以及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的监督实施;拟订全市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本市劳动标准制订工作;负责全市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的监督实施。
科室负责人:吕强;联系电话:3185664 。
职业能力建设科(铜川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拟订全市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政策、规划;拟订全市高技能人才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拟订全市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执行职业技能资格制度 ,并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规划编制;提出贯彻国家职业分类、职业技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意见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市职业鉴定工作。
科室负责人:张斌;联系电话:3183552。
一、陕西中医药大学邮编是多少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邮编为712046,该校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是一所陕西惟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 ,是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 。
二 、陕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 ,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 ,医、理 、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 、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北校区坐落于古都咸阳,南校区位于沣河之畔的西咸新区,总占地面积796675.3平方米 。现有各类在校生近1.5万名 ,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2所直属附属医院 、2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910人 ,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04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6名 、博士后导师8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 、成都、黑龙江、浙江 、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 、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70人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 、师德标兵21人 ,陕西省“三秦学者 ”、“”、“特支计划”人才13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 ”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 、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三、人才培养
六十多年来 ,学校坚持立足陕西 、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8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 。现开设24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 ,医、理 、工、文、管等学科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中医、中药学 、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目前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356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20人,本科生12215人 ,留学生118人 。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 、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0门。近五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 ,其中一等奖3项。
四、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打造一流学科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 。现已形成了以中医中药为主体,布局比较合理 ,层次比较齐全的重点学科群,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陕西省一流学科1个 、优势学科6个、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建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药学 、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基地2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 、2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13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与陕西省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级“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咸阳市中药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 、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研究院、整合医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行业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重点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7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 。学校主办的《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现代中医药》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40年 ,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集医疗 、教学、科研、康复 、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示范医院 ,也是国家“七五 ”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 。医院针对不同个体的优质服务和健康指导,建立起独具中医特色的“诊”“案”“调”“管 ”“养”齐备、产业链条完整的健康服务平台。拥有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创新基地 ”等为代表的医疗、教学、科研 、文化平台38个。是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 、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工程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 、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陕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医院注重文化建设,富含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庭院环境收到了很高的社会赞誉 ,荣获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第二附属医院是西北地区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项目21个,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别)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3个 、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中医药重点专科9个、重点学科2个,咸阳市重点专科4个。2017年获批为“陕西省危重孕妇救治与转诊中心” ,被誉为本地区“母婴健康的保护神 ” 。
六、科技产业
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产学研优势,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 ,服务大健康产业,先后与咸阳市、渭南市 、杨凌示范区、铜川市、宝鸡市 、商洛市、旬邑、子洲 、佳县、柞水、镇巴 、洛南等二十余市县建立了政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步长制药等著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学校作为技术总依托单位对全省60个县中药资源进行了普查 ,摸清了中药资源的家底,为我省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决策依据,学校指导建立了20多个以“秦药”为特色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 ,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学校研发的固肠止泻丸 、咽炎清丸、金砂五淋丸、消炎退热合剂、天麻眩晕宁合剂 、通脉口服液、益视口服液等系列中成药畅销全国,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七、对外交流
学校是中国最早有条件开展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进行中医药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有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 ” 。先后同美国 、加拿大、韩国、俄罗斯 、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 、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先后为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中医药人才 ,现有来自15个国家在校留学生127人。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学校积极投身“一带一路”中医药传播事业 ,先后获批国家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陕西) 、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日内瓦),在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成立了中医药医疗中心 。
八 、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 ”战略,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核心 ,坚持发扬延安精神,学习邵小莉英烈风范,发挥大师楷模作用 ,积极构建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一是发挥红色文化和中医药传统文化优势培育和践行,促进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公寓、进学生头脑,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中国青年报》曾深度报道学校践行成绩。二是发挥中国传统医德教育优势,加强传统医德传承与创新基地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相关工作受到全国行业院校和省内兄弟院校一致好评 。三是发挥以“精诚仁朴”校训为核心的大学精神作用 ,积极探索独具特色 、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模式,培养了一代代无私奉献、埋头苦干、服务社会的中医药大学生。《中国教育报》深度报道学校文化育人工作成绩。四是发挥网络育人作用,促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新媒体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名列第二。五是发挥“文艺百花奖”汇演 、大学生辩论赛、田径运动会等传统文体活动,以及精彩纷呈的学生社团活动优势,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烘托莘莘学子的青春热情,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 。学校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获评中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校2012年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2016年荣获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 ,近三年连续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陕西中医药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陕西中医药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陕西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
陕西中医药大学招生办电话
陕西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
陕西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陕西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陕西中医药大学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陕西中医药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关于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的相关内容介绍到此告一段落,若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启发,欢迎持续关注本站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
本文来自作者[暂革裳]投稿,不代表捕梦资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rbike.com.cn/news/1459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捕梦资讯的签约作者“暂革裳”
本文概览:近期关于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文章不错《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内容很有帮助